在冷战时期股票杠杆配资网,中美关系经历了从对立到和解的剧变。1970年代初,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两国关系的转折:春节攻势、基辛格访华、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布。这些事件不仅为中美打开了和解的大门,也让两国在冷战的最后阶段成为了胜利者。
然而,中美和解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事实上,在朝鲜战争之后的十多年里,美国始终视新中国为其在亚洲最大的威胁。即便是日后推动中美和解的尼克松总统,也曾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坚定的反共派之一。这一切的转折,源于新中国在保护北越方面的作用,这让美国深刻意识到“亚洲问题无法绕开中国”。
1968年,越南战争进入了一个绝望的阶段。约翰逊政府面对战争的困境,无力自拔。美国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投入,兵力在巅峰时期曾达到近60万。尽管如此,北越的“春节攻势”展示了美国未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权。尽管美国每年在越南战场上的军费投入高达3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预算,但这仍未能为美国带来战争的胜利。
展开剩余81%经济方面,约翰逊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急剧上升。随着战争投入的加大,美国的赤字不断攀升,到了1968年底,美国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361亿美元。为了筹集资金,政府通过发行战争债券的方式,向市场大量投放美元,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1968年年底,通胀率飙升至6.1%。
与此同时,国内的不满情绪也在激增。经济困难与战争压力让大量民众走上街头,反对约翰逊政府的决策。黑人领袖和左翼人士也在这一背景下,频繁出现在美国各地,煽动社会的分裂。随着国内局势的动荡,约翰逊意识到自己已无力继续执政,决定退出政治舞台。
1968年11月,理查德·尼克松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胜出。尼克松的成功并非仅因其个人魅力,而是因为他在竞选过程中承诺结束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成为总统后,尼克松迅速采取行动,他访问了亚洲,并在关岛举行新闻发布会,表明美国需要摆脱越南战争。然而,尽管尼克松喊出了撤军口号,他并未明确承认美国在越南的失败,反而将问题归咎于“援助养懒汉”。
这种观点遭到了中国的严厉批评。毛主席在讲话中讽刺尼克松的言论,指出其不过是在试图让“越南人打越南人”。而尼克松虽然喊出了撤军的口号,实则并未有任何撤退的实际行动。1969年9月,虽然美国从越南撤出了4.2万军人,但尼克松批准美国空军对柬埔寨进行轰炸,并支持朗诺政变,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巩固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然而,柬埔寨的局势并未按照美国的设想发展,政变后,北越与柬埔寨的游击队迅速扩大了对该地区的控制。朗诺政府几乎未能有效治理国家,反而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反华政策。美国的过度干预加剧了局势的恶化,并使得尼克松政府深感困扰。很快,美国决定停止对朗诺政府的支持,并于1970年6月宣布从柬埔寨撤出所有地面部队。
此时,尼克松意识到,要想解决越南问题,他必须面对中国。1970年10月,尼克松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如果我在死之前有什么事想做,那就是去中国”。这番话虽然看似诚恳,但实际上是被越南战争的泥潭逼出来的。尽管尼克松此时的态度有所软化,但他对于中美和解的真正动机,依然是基于对越南战争结束的强烈需求。
毛主席对尼克松的表态做出了回应,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中国愿意与他对话。然而,中国并没有急于邀请尼克松访华,毕竟中美关系的恶化根源在于美国对新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对亚洲事务的干预。经过两个月的思考,毛主席才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愿意与他进行谈判。
1971年,尼克松派遣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旨在探讨两国关系的未来。在与周总理的会谈中,基辛格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包括美国撤出驻台军队、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而中国则要求美国采取实际行动,解决越南战争。基辛格的秘密访问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虽然美国投下反对票,但包括加拿大和英国在内的许多盟国支持中国回归联合国。这一投票表明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困境,同时也显示了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才能体面地从越南撤军。
随着尼克松访华计划的推进,中国逐步减少了对北越的支持,并开始撤回驻越军队。对于北越来说,中美和解意味着美国不再对其构成直接威胁。然而,北越领导人对中国的外交策略并不感到高兴,认为中国的行为背叛了他们的共同利益。
另一方面,柬埔寨与菲律宾是唯一在联合国投反对票的东南亚国家。对于柬埔寨来说,这一选择的背后既有对美国的依赖,也有出于自保的愚蠢决策。柬埔寨的政治局势,以及其在越南战争中的角色,未来将成为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这场复杂的外交博弈将继续影响冷战后期的国际格局股票杠杆配资网。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专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